lora

LoRa空中唤醒功耗是多少

  LoRa空中唤醒的功耗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,具体数值因模块型号、配置参数及使用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。以下是综合分析:

  一、LoRa空中唤醒的典型功耗范围

lora

  1. 基础功耗范围

  定时休眠模式:部分模块(如S-LR100)在定时休眠状态下的空中唤醒功耗可低至 3.0μA,深度休眠功耗可降至 1.5μA

  CAD模式下的平均功耗:通过合理配置扩频因子(SF)和带宽(BW),结合CAD(信道活动检测)模式,平均功耗可降至 7.2μA(包括睡眠功耗1.2μA)。

  典型应用案例

  阀门控制器在启动空中唤醒后(2秒唤醒一次),平均待机功耗为 35-40μA

  XK-LR100-20模块在省电模式下(唤醒周期5000ms,无线速率21875bps),平均功耗最低为 12.4μA

  2. 学术研究中的对比数据

  传统CAD机制:运行功耗范围 21.45-34.65mW(约对应6.5-10.5mA@3.3V),但灵敏度较高(-148dBm)。

  新型唤醒接收机:如基于模拟扩频信号处理的机制,功耗可降至 137μW(约41.5μA@3.3V),灵敏度-136dBm。

  二、影响功耗的关键参数

  1. 扩频因子(SF)与带宽(BW)

  SF增大:延长前导码检测时间,但降低通信速率,可能增加功耗。例如,SF=12时检测时间显著长于SF=7.需权衡灵敏度与能耗。

  BW缩小:提高信号灵敏度但延长符号周期,可能增加接收窗口时间,导致功耗上升。

  2. 唤醒周期与侦听窗口

  唤醒周期:唤醒间隔越长,平均功耗越低。例如,XK-LR100-20模块将唤醒周期从1秒延长至5秒,功耗从93μA降至12.4μA。

  侦听窗口时长:模块每次唤醒后的侦听时间(如7ms)直接影响功耗。计算公式为:

  平均功耗=接收电流×侦听时间+睡眠电流×睡眠时间总周期时间平均功耗=总周期时间接收电流×侦听时间+睡眠电流×睡眠时间​

  例如,接收电流13mA、睡眠电流2μA、周期1秒、侦听窗口7ms时,平均功耗为93μA。

  3. 前导码配置

  前导码长度:需大于接收端睡眠时间,以确保唤醒成功。过长会增加发送端功耗,但接收端可通过CAD快速检测,减少无效接收时间。

  三、低功耗优化策略

  1. 硬件选择

  采用支持深度休眠的模块(如F8L10S,定时唤醒功耗<3.0μA)。

  选择灵敏度高的模块(如LM400TU,灵敏度-148dBm),减少重传次数。

  2. 参数调优

  缩短前导码:在满足唤醒需求的前提下,通过寄存器配置减少前导码长度(如6-65535可调)。

  动态调整速率:高无线速率(如21875bps)可缩短数据包传输时间,降低整体功耗。

  3. 协议优化

  采用LoRaWAN的ADR(自适应数据速率)机制,动态平衡速率与功耗。

  结合星型或Mesh组网,减少节点唤醒频率。

  四、典型模块功耗对比

模块型号工作模式功耗范围
S-LR100定时休眠(空中唤醒)3.0μA
XK-LR100-20省电模式12.4-93μA
F8L10S-N定时唤醒<3.0μA
阀门控制器节点空中唤醒模式35-40μA
传统CAD机制接收模式21.45-34.65mW

  五、总结

  LoRa空中唤醒的功耗通常在 3μA至40μA 之间,具体取决于模块设计和配置。通过优化扩频因子、带宽、唤醒周期等参数,可进一步降低功耗。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场景需求权衡灵敏度、速率与能耗,并参考具体模块手册进行实测调优。

滚动至顶部